服務咨詢熱線

新聞中心
資訊詳情
尋求務實治霾之方
中國環境報記者張楠 見習記者張倩北京報道 第二屆“創藍”國際清潔空氣大會日前在北京召開。大會圍繞“十三五”期間空氣質量改善這一主題,從政策、技術、資金、管理等多個角度把脈問診,提供了務實的治霾之方。
大會由中國清潔空氣聯盟主辦。會議設置了下一代監測技術助力執法、室內凈化與 VOCs 污染防治、京津冀散煤與燃煤鍋爐污染防治、柴油機污染防治與創新超低排放技術等4個分論壇,聚焦空氣污染治理領域的痛點,探討和交流應對措施和技術。
會上發布了中國清潔空氣聯盟與美國亞洲協會的聯合報告《重現藍天:中美清潔空氣合作的核心機遇分析》。報告針對 VOCs 污染防治、機動車污染防治、空氣監測等重點領域進行深入解析,指出中美在清潔空氣領域存在廣闊的合作前景,并從政策、技術及投資等角度提出了主要的潛在合作機遇。
大會還公布了第二屆“創藍獎”評選結果。經過長達 4 個月的評估和篩選,在來自16 個國家的 50 多項技術中,最終有 23 項技術入圍,其中 6 項技術獲得本屆“創藍獎”。
“創藍獎”是由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發起的針對清潔空氣技術領域的專業評獎,這一獎項面向全球征集治霾技術。本屆創藍獎結合了中國各地治霾的不同難點,從柴油機減排技術、非電燃煤污染防治技術、VOCs 治理技術、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和凈化技術、燃煤電廠創新超低排放技術等5個技術領域深入挖掘,力求能為各地治霾找到最佳解決方案。